本文作者:交换机

杨帆书法字帖,杨帆书法字帖图片

交换机 05-29 28
杨帆书法字帖,杨帆书法字帖图片摘要: 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杨帆书法字帖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杨帆书法字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以现在你对书法的了解,你会怎样给十年前的自...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杨帆书法字帖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杨帆书法字帖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以现在你对书法的了解,你会怎样给十年前的自己指导书法重新学习?
  2. 这些是汉篆,但不知取法哪些碑帖?

以现在你对书法的了解,你会怎样给十年前的自己指导书法重新学习

如果回到十年前,我会认真的去学习二王的书法,还有赵孟頫的书法,因为学到最后还是感觉二王的书法最具有观赏性,艺术性,也是自己最喜欢字体,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不是浪得虚名的,也是最经得起历史考验的,说的只是从我个人角度出发的,回答的好不好请大家不要较真,纯属个人观点,谢谢大家,说的不对敬请谅解,因为本身这个话题就是如果回到十年前自己想法,我也是表达我自己的想法,哈哈

从我对书法的了解,真正把书法玩到艺术境界的人,那是天生的,就是对书法有灵感的人,后天培养很重要,但玩不出艺术的境界。如果给我多少年,我也玩不出水平,因为我在书法上没天分。

杨帆书法字帖,杨帆书法字帖图片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义

都说成功不可***,但失败却可以借鉴。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,多数人都走过弯路。

什么呢?一开始,很多人以为书法还不简单,照着字帖临摹就可以了,于是几年写下来,总觉得不对。

杨帆书法字帖,杨帆书法字帖图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这种不对的根源在于,没有真正懂得书法的法度,比如什么时候提按,什么时候顿挫,什么转笔、翻切,说难听点,很多书法自学者就是在哪里自以为是的画字。

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就是要学会用笔,也就是控制毛笔能力,控制毛笔的能力中,控制笔锋又尤其重要。

这些没有人指点,光靠自己是基本不行的。

杨帆书法字帖,杨帆书法字帖图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没有名师指导的书法学习,基本就是每天在重复错误。

错误重复多了,而且还留下不好的习惯或者说是肌肉记忆,要想改过来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纠正训练过程。

自己没有想很多,只是选择自己的喜欢,即选择了,就要走下去,没有其它想法,喜欢和爱好,从中也提高了书法技巧,好好坚持下去,不图利,不图名,不图其它,交朋友,请朋友提出不足,共同提高!

谢谢邀请:

走过一段弯路,如果让我一定要给十年前的自己重新定一个学习***,那肯定比以前科学,失败是成功之母吗!主要是在临摹、读帖、意临、创作方面的认识不够;个人认为:先读帖,从该帖的作者、字的风格、用笔、结体、部局都有了一个认识,然后再摹、临、意临、创作合理安排,一种字帖争取写他一两年,把该帖的用笔、结构、谋篇部局吃透,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这些是汉篆,但不知取法哪些碑帖

您好,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。

看您第一幅照片来源是张迁碑匾额。(图一)

《张迁碑》,全称《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》,亦称《张迁表颂》,明初出土。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(公元186年)二月,纵317厘米,横107厘米。凡15行,行42字。历来被誉为汉碑中稚拙古朴、风格雄强的典型。此碑用笔,入以方笔,出以铺毫,以方为主,方圆兼备,二分书稍壮,被尊为方笔典范。此碑自出土以来,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。词旨淳古,隶书朴茂,字体方整中多变化、朴厚中见媚劲,蚕不并头,雁不双设,外方内圆,内捩外拓,是雕刻、书法艺术的珍品。

后两幅来源应该是《祀三公山碑》。(图二,三,四,五)

《祀三公山碑》,全称《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》,俗称《大三公山碑》,因首字泐,据清代书法家金石家翁方纲考订,刻立于东汉元初四年(117年)。原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封龙山三公神庙内,最早著录于元人廼贤《河朔访古记》,后湮没无闻,杳然无影,也鲜见记载。清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,元氏县令王治岐在城外野坡重新访得,迁于县学,始有拓本传世。翌年移至龙化寺,著录于黄易《小蓬莱阁金石目》。咸丰年间,又移至文清书院,后埋入正定隆兴寺内。1989年,被陈列于封龙山千佛洞汉碑堂。北京图书馆藏《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》:祀三公山碑,东汉元初四年(117)宋高刊石,经摺装剪裱,墨纸尺寸:24x13厘米。清末拓本。
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杨帆书法字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杨帆书法字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twpw.com/post/47485.html

阅读
分享